建筑理论

从埃及篇到希腊篇我们通过学习总结发现建筑装饰的演化过程一般都是从公共建筑到民用建筑。进一步细分的话,在民用建筑中,首先是贵族、上层阶级将公共建筑的形式、装饰元素、构建纳入自己的住宅,然后随时间流逝较低阶层慢慢对照着上层阶级的装饰审美有样学样,无论东西方对室内陈设都有“界限”讲究——比如我们在希腊篇提到古希腊哲学家鼓吹生活要节俭,因此当时的社会红线约束上层阶级不能越界给自己的住宅做大型雕塑、壁画。我们中国古代对大门铆钉的数量有讲究,各位可能听说过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等等屋顶样式,这些也有明确的“界限”,民用的室内装饰不能使用壁画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阅读更多

秦汉时期的木构建筑皆以损毁,现今对那时的装饰考究出自画像砖以及古文的记述。作者团队提到的有张衡的《西京赋》

“亘雄虹之长梁,结棼橑(阁楼的大梁)以相接……饰华榱(椽)与璧珰(瓦当),流景曜之韡晔;雕楹(柱)玉磶(柱础),绣栭(斗拱)云楣(梁),三阶重轩,镂槛(栏杆或门槛)文㮰(类于连檐板)。右平左域,青琐(门窗所雕连锁文)丹墀(台阶,或引申为地面)。”

班固的《西都赋》:

“其宫室也……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雕玉瑱(柱下石)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列钟虞(原意为鹿头龙身神兽,用为钟磬架子两旁立柱的装饰,此处借指架子立柱)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端为正门,闱意侧门)”,以玉石为柱础,以金璧饰瓦当,庭除、门侧装饰小品和雕刻,可谓“增饰以崇丽……穷泰而极侈”。

阅读更多

我们继续跟随《中国建筑艺术史》来看看秦汉的建筑装饰发展。在小引部分总结了4点:

1.除开上一章的宫殿、陵墓,这一时期出现了苑囿 [yuàn yòu](皇家专属领地,园林)、礼制建筑、佛教寺庙、佛塔,以及具有时代特色的民居(秦汉民居当今都不复存在了,之所以有这个推论是通过众多出土的陶器住宅模型)。

2.国家统一促进各个地方文化交流,基于南方的干阑技术出现了有别于夯土高台的阁楼(重楼)。榫卯结合进一步普及,室内木屋架方面抬梁式结构继续发展,出现了穿斗式结构。

3.丰富的实践活动形成了中国建筑整套艺术表现手法和构图原则,(可以理解为我在哥特篇提到的“建筑语法”)重点发展木结构、重视群体有机构图,在建筑中体现人的尺度、人和自然的融合。

4.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的思想影响了我国接下来2000多年的建筑艺术。

阅读更多

自从大约公元1100年后,封建主义制度变得越来越成熟稳定,建筑技术、木工、金属加工、编织等手工艺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一大批新型的工艺品。得益于彩绘手抄本,在室内空间设计方面这一时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这些手抄本也成为了后世历史学家的重要视觉资料。

阅读更多

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美洲文明篇中我对于民宅的介绍很少,而在希腊篇中则会有较大的篇幅,主要的参考来源于elena walter karydi 的《the greek house: the rise of noble houses in late classical times》一书。注意这两个关键词“noble houses”、“classical times”,noble house意为名门望族,这里强调它并不是说古埃及等其他之前的文明没有贵族等级之分,而是说古希腊的民用建筑开始显著划分社会身份了。说到classical times我们要回溯《希腊篇上》文末提到了 古风时代(Archaic Greece),这里涉及到一组概念 Archaic、Classical、Hellenistic,不少看希腊历史的用户可能也经常遇到这几个词,古代、古典、希腊化,不像我国古代以帝王朝代划分,这三个词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它是从艺术成熟写实度来划分的,进一步来说他们也和建筑装饰挂钩,分别对应Doric(多立克),Ionic(艾欧尼亚), Corinthian(科林斯),最早的Doric柱式光秃秃的,这一时期希腊的雕塑与古埃及的雕塑相仿,被陈列在寺庙的入口或者墓葬,相关的效果我们可以去《埃及篇上》插图Ramses III的寺庙看看。到了艾欧尼亚立柱出现的时期,古希腊的人物雕塑不再如同先前那样僵硬的直立,艺术家开始关注形体美学,捕捉运动时的人体美。

阅读更多

法国著名建筑师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在他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中高度评价古希腊神庙的美学要素,并将其功绩与汽车、飞机的发明并列。我在先前篇章中介绍的建筑、装饰元素或者家具可能令多数读者感到陌生,但想必各位应该对古希腊神庙是多少有所见识。比如:

美国国会

阅读更多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