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思考

6.5

疫情大封闭两个月来我尝试学习了一个月俄语,长久以来我对这个庞大的邻国是没有印象的,但似乎冥冥之中却有什么力量把它推到了我的面前,或者说我如同封面上那样被一个漩涡般的引力吸引了过去。

从儿时大概是小学吧有个彩页图书讲世界名人的,印象中有了托尔斯泰这个人。然后是初中到高中陆续翻了屠格涅夫文集和《群魔》,不知道是什么动机驱使我去看这些或许是多知道一些的虚荣心?还是群魔这个书名比较酷炫、魔性?我总是想不起来这本我翻过好几次又弃疗的《群魔》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买的,可能和《洪堡的礼物》一样是胶州路长寿路口那个现在已经变成精品酒店的书店买的,这个书店终究就像是初恋抑或儿时的玩伴那样随着我长大消逝了。

与《群魔》不同的是我记得很清楚这本《罪与罚》,它虽然不是我买的,而是和我爸妈一起去外滩bfc的书店买的,大概有两年了吧,我至少不下6次尝试读完都始乱终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封面、远高出市价的价格以及可能是书店比较宜人的环境吧?总之和书的内容无关,前两次看我都觉得比较乏味,直到这次。

我想这与目前大环境的疫情反复,与各行各业经济形势严峻(这个不好说,从海关数据一季度出口额增长10%)以及我自身的经济走势有关系。看《罪与罚》需要带入自身状态,一种对自身行动思考的矛盾与反复,患得患失。是好奇驱使轻而易举,是自以为是认为高人一等,是害怕被人知道自己的劣迹遮遮掩掩,是逃避学习工作所要付出的劳动、困苦,是向往行侠仗义或是像富人、超人、强人那样随手乐善好施。一个人在自身不具备一定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具有理解这些物质条件的基本知识、甚至是对这些物质流通的社会原理有明确认识时,难免会有奇思幻想,产生“德不配位”的冲动。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来说,前两年我是完全无法理解主人公这种不负责任的冲动,一会儿杀了高利贷老太太,一会儿指责素不相识的自己妹妹的未婚夫,一会儿乐善好施给素不相识的酒鬼一家。他没有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如何让亲人过上好的生活,却一味像个鲁莽的孩子一样闯祸。我想这是极大与我们现在宣传的社会价值观对立的,但当你自己处于主人公的境地时又会是什么状态呢?他知道当前社会的运作体系,甚至知道比这更好的运作体系,即使主流媒体去宣传“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安贫乐道”,但像他这种人并不会去吃这一套。这就好比我们现在遇到疫情,以小区为单位在抗击疫情,但是能站出来响应号召奉献的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分人是坏,一部分人是懒,但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处于类似主人公的状态“善与恶的煎熬”。有些人可能对这种主流宣传的“好事”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当权者应该去做的,他们可能会对流浪的猫狗展现同情心,或者风餐露宿的疫情下的快递员慷慨,甚至是对网上某个主持人、直播用户或虚拟游戏中的角色资助,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处境我想应该和我是差不多的,也是处于收入性工作中长期的下降通道,从社会宣传面来说这部分人应该安贫乐道?那么他们和我可不可以乐善好施?我们这些人乐善好施是错还是对呢?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往往做出这一决定时是进入了某种状态,这种状态犹如画画那样全神贯注,在那个瞬间是会失去语言逻辑思考能力的。通俗说就是“氪金一时爽”,虚拟游戏似乎有魔力放大这种冲动。然而如果这种冲动成为了日常呢?很有可能就像书中所描述的文官酒鬼,家破人亡,最后被马儿在大街上踩踏而死。但另一种可能则是价值观变化孕育,为什么一定要“吃苦耐劳”呢?为什么要“奋斗赚大钱”呢?所谓美德即使在当前的价值体系中也是能有很多种体现的,比如即使是做环卫工人,每天画图练好技艺美化乡镇,去长期支教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像我则是想研究建筑装饰在这个领域突破能给中国人在“住”方面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追求,这些“善”与主流的“善”并不冲突,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是对立的,就如同主人公一样不能为你的家庭谋求好的生活,长期以往可能被周围的人孤立,那么你的“善心”是否还能坚持下去呢?

6.19

看完了罪与罚,在后半段主角拉斯克尔尼科夫继续在惶恐、纠结中挣扎,面对母亲和妹妹他无地自容想要和她们切断往来逃避自己的罪孽给她们带来的负担。直到全书最后认罪伏法在西伯利亚流放做苦力,他也未曾放下自己的想法,这可能是一种不服输,但结合审判中提到他曾经靠教书赚钱补贴同学生活费并出钱安葬他的父亲,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火灾中救人以及之前慷慨解囊为酒鬼安葬来看,他是一个以身作则贯彻自己善恶标准的人,可以说他杀放高利贷老太太很大程度上真的是在贯彻自身的信念,“行侠仗义”。他将自己类比拿破仑、牛顿这些伟人,认为一个人如果有能力做出一番伟业,那么他可以凌驾于现有的法律以及道德观,比方说牛顿杀了一个人因此审判牛顿可能人类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的发展都会有很大损失,因此牛顿可以越界不受审判。这是一个十分诡异的推断,没有人知道牛顿在做出研究前的影响,而如果牛顿已经做出了贡献,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下他没有杀人的必要,或者说用不着自己动手。至于像拿破仑这样的政治家,那又是社会所处的时代背景了,对于当时的社会统治者而言拿破仑这种人是反贼,然而从整个社会各个阶层来看他是不是呢?这就要看大多数人的看法了,之前赵泠曾经说过如果有2000个群众站出来杀了甲,那么甲无论是什么身份,法不责众,能使那么多人站出来去执行暴力或者拥戴某个集团去执行是非难断的暴力惩罚,想必那个社会当时的道德观或者法律本身是存在很大不合理的,人民不得不为之以推动法律和道德观的修正。

作者用杀生这种触动神经强烈的行为突出了一些人在践行自己意志时的矛盾,不得不说它给我带来的震撼远大于任何一本书和一部影视剧作。在现实中我们有很多想法,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约,甚至一些行为受到社会上的一种“潮流”的限制而不得不跟从。书中主角的矛盾、困惑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朋友、爱人与亲人,与这些融入社会“主流”的人存有牵绊、责任、愧疚,因此他最终还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慢慢改变。故事的结尾斯维德里盖诺夫给了他妹妹以及爱人各一比足以改变她们生活的钱,在拉斯克尔尼科夫流放之际,几个年轻人商量好了他8年刑满释放后的生活打算,这放到现实中通俗来说就是天降横财,好日子在后头了。我有个大学同学曾说过如果突然中个彩票什么的可以房贷清空,他就马上辞职不上班了,言下之意上班对他而言多少是有些痛苦的。书中的主角拉斯克尔尼科夫曾经盘算过如果自己正常谋职,10年、20年都不一定能给妹妹和母亲过上他认为好的生活,这一方面是我之前提到的“德不配位”,即作为知识分子他对物质的欲望超出了社会运行逻辑中常规可以给他的分量,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社会糟透了,普通人没有了上升的通道只能铤而走险。我们从结局主角的瞬间转变来看,经济条件、物质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有了生活保障和对未来的希冀时,他便放下了自己的执念,安逸可以磨平一个人的锐气。

作为对比,斯维德里盖诺夫与主角一样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被色欲所束缚,欺骗富太太的感情,不断与女仆发生关系,继而对主角的妹妹产生了歹念。然而他也一度试图挣脱色欲,他时刻刻意避开杜尼娅的视线,切断自己的淫念,看完全书我还是不能断定他是否害死了他可怜的太太玛尔法彼得罗夫娜,但他终究还是对杜尼娅有执念,想要和她发生关系。与拉斯克尔尼科夫一样,斯维德里盖诺夫也不时大发善心,他给酒鬼的三个孩子抚养费,给了索尼娅一笔钱,对路上偶然遇到的小女孩儿关怀,这是一种赎罪?还是说做出一种善人的姿态以此打动杜尼娅?我想他应该也有一套自己的善恶准则,最后杜尼娅强硬的拒绝了他,最终他选择了自杀这可能是他对自己执念破灭的回应,相比于主角而言这个中年人有一定的生活条件,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妥协,在执念破灭之际他贯彻了自己的准则。

书和电影都是戏剧化、夸张化的,我们看书是为了结合自身去思考如何生活,对于自己欲望的放纵去极端化是书中两个人物走向悲剧的原因,现实中我想也会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人会找一些借口去给自己的放纵开脱,甚至如斯维德里盖诺夫行善可能只是为自己作恶而忏悔或者说掩盖。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本书的启示为约束自己的欲望,比如我曾经为了自己的赌瘾去买电子货币3倍做空etf(不会爆仓但是每个月1%管理费),我的心境随着账号余额大起大落而疯魔,每天都会去刷实时走势,亏了20万让我感到十分自责,但是我究竟自责什么东西呢?同时我炒股,从50多万变成20多万又变成120多万最后90万出来了,我还是陷入懊恼,我悔恨国家取消了杠杆指数基金让我强行平仓,不然这两天电子货币暴跌我的3倍做空不仅回本又大赚了。然而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数字而已,我满足了自己的赌瘾,我并没有在赚1000还是10000的时候有片刻想过用这些钱去为家人做什么也没有想过去救济穷人,其实开始的目的就是朦胧的,不愿看清楚自己纯粹就是为了赌而已,如果我能早点看这本书,敲打自己可能不至于深陷其中。

另一方面这本书对于少部分人,比如现在的我而言,它在向我发问——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去贯彻自己的执念?你能够不屈从于社会上的“潮流”,做你认为对的,不少人真心认可但说不出口的事业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暂时看不到头的,让父母熬白了头的事业,让自己从年轻变成中年的事业,你会中途打退堂鼓嘛?你会因为这些险阻,在日后装模做样混日子,并没有真心投入在这个事业吗?我害怕,我很多次在想我并没有做出过什么成就,这不行那不行,然而我现在居然想要复兴中国的建筑装饰,我有那个资格去扛起这面大旗嘛,我说这话别人笑我我不介意只不过是我不要脸罢了,并不是真的已经有了底气可以无视他人的看法,我可以安慰自己之前赚了150多万,我平日只要吃饭喝水就够了,另一方面我们家的条件哪怕再吃几十辈子也是吃不完的,我走“寻常路”对社会产生的贡献没有太大意义,像我这样境况的人应该有责任去不走“寻常路”,这是我该去做的,这份苦难、罪孽、险阻是我该得的,失败可能很大概率,即使最后我取得了成功,与这一路来经受的心理煎熬相比可能我也对胜利的喜悦没有感觉了。

平日里我需要学会对自己“友好”一些,一周的安排只完成一半就这样吧,某个技术分支遇到了大的障碍几天没有突破要不报个培训班顺便结识点朋友,别天天自己钻研吧?偶尔出去散散心,隔两天吃个大餐啥的也没啥,每周去跑5公里几次释放一下呼吸可能就忘记了那种粘稠的心结了吧?但无论如何,当心里十分难过要打退堂鼓的时候记得看看今天写下的东西,无论如何不能退缩,这是我自己仅有的东西了,如果把它放弃了,那我可能就失去了生存的信念。

今天一上午和爸妈探讨了很久关于这本书的看法,我对周围人、社会精神面、道德观的看法,我的罪孽,我的执念。我很幸运有个条件尚可的家庭,但我不能像主角那样因此而磨平了自己失去对事业的执念,我能感觉出爸妈对我有些“看透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经常让我很难受,他们只是没有阻止反对我去做这个事业,但是他们显然心里是不太支持的,在我看来家里明明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但是我爸依然希望我去维持他的事业。这其实是两码事,我不能放弃,不管是表兄弟还是爸妈的看法都不能阻止我,但切莫因为急于向他们证明而苛求自己速成而乱了节奏,让自己情绪崩溃,要学会在平时“吊儿郎当”,有序推进事业,就像我悠悠球玩不好,画图画不好,学习成绩一般般,卖画卖的一般般,说到底是因为我没有钻研进去,每天诚意的练习思考,复兴建筑装饰显然比这些要更困难,涉及的东西要多得多,但是经历了那么多次放弃,失去了那么多朋友,我想现在应该没有什么再害怕失去的了,没有什么人我需要刻意去维持一种形象而掩盖自己做这个事业好像是一种玩笑话,这也不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走投无路的倔强,我得神智清醒的坚持参与在这件大家心底认可但大多数人没有勇气去尝试的伟大事业中,我要逐渐有这个资格宣称我是在做这个事业,仅仅是这样,我想余生应该是不会寂寞、悔恨、无趣的。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