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赋该记录些什么东西,这种古文与译文核对着看应该达到什么效率。已经完全记不得上一次做文言文阅读理解是什么时候了,就像记不起来最后一次和同学踢足球,打篮球是什么时候,甚至和谁玩都记不起来了。这是当前其他一些技术学习也遇到的困惑,无法衡量每天的进度是否合适,是否摸鱼过度,还是需要休息了,且行且看吧。
读汉赋该记录些什么东西,这种古文与译文核对着看应该达到什么效率。已经完全记不得上一次做文言文阅读理解是什么时候了,就像记不起来最后一次和同学踢足球,打篮球是什么时候,甚至和谁玩都记不起来了。这是当前其他一些技术学习也遇到的困惑,无法衡量每天的进度是否合适,是否摸鱼过度,还是需要休息了,且行且看吧。
b站Sculpt系列教学时长38小时,作者将其分为10周,也就是3个月左右。对比下我学铅笔素描的半年不到,大概是在3个月左右的时候我逐渐掌握到对物体形体的把握,不过那是基于素描参考而非实物参考,据说要从素描参考上升到实物参考的素描可能又需要半年的练习,自我摸索感悟。这样看来仅仅3个月要对动物从照片去“写生”(建模)是不切实际的,有了这层思考并不是给自己打退堂鼓有了懈怠的理由,而是正确认识一开始能够“快速”搞出马、鹿的模型是借助了软件的便捷,如果把它视作速写,铅笔速写老师说应该半小时-一小时一张,事实上做一个狮子的模型,在我比较满意的精细程度上,1个半小时就解决了。因此学习这套教学以及参考其他教学的目的是能有一套工作流程能让我在1个半小时内做出大部分动物的模型“速写”。与之前看做犀牛模型的分段演示来看,有参考意义的是z球对大形的模拟,但之后的刻画没有参考图,完全就是邯郸学步了,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根本没有依据了,狮子雕塑也是我甚至得到了作者的回复,它的操作是基于两个屏幕,其中一个屏幕放参考图,这倒是我没想到的方便参考图观察的方法,这也涉及到了工作环境的布局问题,早晚是要离开上海的。
hexo new同样的标题系统会生成xx-1,而不会覆盖原来的xx,不过这不解决问题,还是从标题规范吧,把年份加上去,避免来年文件顺序穿插。早上花了一个多小时把标题不规范问题修正了,图片文件夹、md文本文件、以及文本文件内第一个图的路径名都需要修改,图片就能正常显示了,这里比较奇怪的是一个文本文件中包含多张图片引用,只需要第一个路径正确后面都没问题了,是什么原理呢?人生有太多这样的问题了,如果都要去刨根问题恐怕是不值得的,就像早上这个文件名的修正,可以通过文件名命名软件去弄,但是搜寻这个软件和使用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得不偿失,批量文件名格式化重命名一年都不一定用得上一次。
昨天白忙活一天,目前做动物雕刻对参考图,解剖图没有认识,不知道如何刻画形状特别像老虎这种受毛发影响大的动物,对于其形体棱角不好把握,做出来的头部诡异。身体部分肌肉的刻画究竟怎么对应参考图完全没有概念,有点像乱刷claybuild,smooth之后达到感觉上的满意,误打误撞罢了,这样肯定不得行,而且细节部分刻画不出来。
实际上现有商用模型上家具的雕花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触不可及,其涡卷如图4也没那么圆润,像图2、3这种很僵硬的雕刻算是主流。关于复杂雕刻影响布线问题实际上是用了分离面成单个物体再在其上单独建模,甚至某个我们看起来是整体的雕花也可以拆分成几部分通过位移形变调整到一个位置上看起来是和谐整体。
雕花最高境界莫非本帖首图这种凹凸变化令人应接不暇的,像这样一个我们完全没有拼接缝隙的雕花是否也能拆解?从下图中rubens这个沙发的腿部雕花来看,我推测是zbrush中用笔刷引导线合成在用move做的调整之后导入回3dsmax的,毕竟通过拆解模型可以看出这些雕花并不在腿本身的面上,图中的几个雕花都是独立通过位置关系拼接起来的。
刚才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为啥学了那么多年几何现在面对一个椅子扶手的结构造型会那么吃力呢,之前学的数学究竟派了什么用处?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用学过的数学构造什么。
回看了座椅的教学演示,除了ffd对靠背的调节、扶手先在一个平面做大形再变形外几乎没有一处思路想到一块儿的,目前看起来还是会觉得匪夷所思,不过曲线车削、loft放样成型这些多做几次应该就会很熟练了,问题观建还是在于扶手部分。那个凹槽面的构造,以后碰到有涡卷必须要想到用ngon正多边形面做参照使得构造的布线与其贴合,不然形状会很难看。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