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原书的叙述这一时期的家具、室内陈设没有保留到现今的遗物,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手抄本的插图来考证。通过补充资料的查找学习,这一说法显然是篇幅有限而一笔带过。比如下图这组金银器Seuso Treasure,作为餐厅装饰、橱柜装饰放在当今那也是极好的,从英文的说法来看这些餐具被上升到了宝物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又能引用之前篇章建筑装饰自上而下传递的规律了,那些没有被保留下来的家具装饰我们可以推测它们大多比较简陋没有多少装饰价值,因此在时间的浪潮中被后来的人所遗弃、销毁,而那些在美学上无视时间被公认赞许的自然会被留存下来。通过当代的工艺技术和可代替材料来还原他们,并融入室内陈设,那么我们就可以构建起带有那一时期特色的室内装饰了。原书作者是想从遗留的整体室内来总结,这个做法行不通,通过上述思路我们知道应该从各种门类的工艺品出发,那么参考资料来源应该是拜占庭艺术、罗曼式艺术。
Seuso Treasure
古希腊陶罐
这张图看的更清楚且更霸气,大理石与银器互相辉映,我们可以观察到银器表面的生活场景浮雕与古希腊的相似
我们就顺着Seuso Treasure来展开本章的学习总结,银器是拜占庭艺术中的一大亮点,除了Seuso Treasure还有许多xx Treasure。银器在拜占庭帝国被用于宗教仪式,经考证发现一些贵族家用餐具也为银器。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公元4世纪左右的银器宝物,仔细观察银器表面的浮雕,题材和形象方面可以看出来它们和古希腊文化的渊源。
Carthage Treasure
Mildenhall Treasure
似乎拜占庭人对银器皿尤其是盘子喜欢用珠子装饰边缘,还有弦纹以及棕榈叶纹。下图中的宝箱盖子有个穹顶状的突起间隔凹凸,凸出部分有浮雕,我们看到其排布形式和San Vital的拱顶12圣徒马赛克相似也是单个元素通过缠枝分割且相联,宝箱的造型应该是参考了教堂的外立面。
Esquiline Treasure
我们在古罗马篇下中曾介绍过一个长榻,这里将图搬运过来对比点脸,前文我们提及过拜占庭的彩色马赛克拼贴艺术与古希腊相比,其人物造型较为干扁不自然生动。不过我们观察中尺寸画幅的下面这个象牙雕塑来看,拜占庭的人物雕塑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其肌肉线条的立体感还是很清晰的,但从整体美感来说我是觉得不如长塌上的那个辫子女生。进一步如果拿古罗马时期的大尺寸画幅的雕像对比,那就能看出差距了,比如手部细节,布料褶皱细节,盔甲浮雕等等。
古罗马的长塌遗物细节1
拜占庭中尺寸幅面的象牙浮雕
古罗马大尺寸画幅的雕像
对比小画幅的雕塑,古罗马时期的看起来和拜占庭半斤八两,然而通过大量的其他古罗马圆雕、浮雕来看,这里可能是简略处理,总体而言确实在拜占庭时期其雕塑写实能力是下降了。那么问题是拜占庭的工匠手不灵敏了?
古罗马的长塌遗物细节2
拜占庭时期的象牙雕刻盒子
古罗马时期的大理石石棺
工匠表示这锅我不背,我们注意到上面这个象牙浮雕的盒子上又一次出现了缠枝间隔连接主体串联排列的图案布局形式了,显然这不是巧合。这里我们就要推论一下:雕塑的题材来自绘画,而这一时期的绘画集中体现在宗教手抄本上。关于雕刻题材的介绍,我是查自维基百科romansque art词条,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介绍过拜占庭与罗曼式的关系,这里不详细复述了,简单概括罗曼式艺术很大程度上取自拜占庭艺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关系反推拜占庭的雕塑题材和罗曼式的雕塑题材来源基本一致。有了这个推论,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拜占庭、罗曼式建筑的彩色马赛克、浮雕、圆雕人物造型都看起来很干扁不自然,因为它们都是参照着宗教手抄本上画的进行雕刻的,宗教手抄本加入大量缠枝与生命树相关的神学概念绑定,因此我们在马赛克、银器、象牙制品上都看到了缠枝,问题是出在了画师身上,不过呢这里无从考证画师是不是故意为之,或许这种形象就如同当今的日本二次元形象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只不过在当代的我们看来大部分人觉得拜占庭的画风不好看,这样看来说不定若干年后人们看到日本二次元形象会无感甚至作呕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艺术形象随着历史的推演其流行是有周期性的。另一方面来说绘画造型上不太容易被接受,这不妨碍拜占庭时期的银器设计以及工艺完胜古罗马,因此在文化传播方面大可不必因为一个战场被敌人大杀特杀而感到绝望,我们不是彻彻底底没有好的、无人认可的东西,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放弃而依附于别人、跟风。
根据《the grammar of ornament》一书记载拜占庭的纹样、绘画风格的转变是因为迁都至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皇帝的工匠队伍开始大量加入亚美尼亚、波斯人,这些来自东方工匠的想法占了上风,逐渐盖过了希腊化的艺术传统,这点我们会在本章后续介绍拜占庭纹样的时候再来详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拜占庭得意的玻璃珐琅工艺,这个称谓不少人会觉得陌生,不过相信你听说过景泰蓝这个称呼,尽管可能并不知道那是什么。
四海升平
上图中的这个瓶子是2014年APEC会议上国家主席赠与各国代表的“四海升平”国礼景泰蓝。从工艺技术上来看,它的形式有点像之前介绍的细木镶嵌,通过一个画好的模子以金属丝分割边界,将各种颜色的液体玻璃粉填充到对应位置烧制风干。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上图中的缠枝都有金色“边界”,这些用来划分边界的金属丝一般是铜丝,有时候也选用金和银。以上是2014年我们作为国礼的工艺品,现在让我们看看拜占庭时期的玻璃珐琅是什么样的。
公元11世纪左右
公元11世纪左右
可以看出来1000年前拜占庭的玻璃珐琅工艺也是十分精湛了,考虑到它们应用的物体一般都是小的配饰,其掐丝精确度就很值得敬佩了。读者可以想象佩戴这些五彩缤纷,金光闪闪的配饰走在路上该有多拉风,不少现代人对基督教的符号印象大体上有精美多彩“宝石”镶嵌的十字架,其实这也是玻璃珐琅工艺做的,这种形象在一些日本动漫被夸张、放大化,造成了基督教高贵、典雅的“气质”。与西方世界不同,自明朝开始兴盛的玻璃珐琅工艺被我国用于瓶瓶罐罐上,因此许多人包括我看到刚才那个“四海升平”会觉得这是景德镇产的什么陶瓷,景泰蓝工艺从我国传至日本,日本的工匠经过一番磨练后憋出了“七宝烧”,中日两国对于外来的玻璃珐琅通过自己的博大精深将其转化为自己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以至于当今两国都将其作为国宝,并且在世界工艺品市场上对外输出景泰蓝工艺商品。从城市文化角度来说,景泰蓝是京城的压箱底手艺,北京人有上百年的经营历史,有国礼加持站台,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内在的明信片,我不知道上海有没有类似的东西。
根据历史文化创作的玻璃珐琅十字架
古埃及的宝石填充金丝首饰,效果犹如玻璃珐琅,可能拜占庭人是受到古埃及人的启发而开创了玻璃珐琅
回到我们的主题拜占庭工艺装饰品,从上面拜占庭的掐丝珐琅来看,这确实很拜占庭,容易勾起我们在公共建筑上篇索菲亚大教堂中复杂、密集雕刻的回忆,这在雕刻上似乎不讨喜,至少我不太喜欢但是这样的能力运用到小的工艺品上让人感觉十分精致。
耳环
带孔雀浅雕的耳环
与上文中玻璃珐琅相似密集排布的黄金手镯
可以说一些古墓探险类大制作的视觉游戏里的“宝物”以及我们对珍贵首饰的认知都是基于拜占庭的工艺品。比如下面这个unreal engine制作的cg短片中,女神庙的阶梯上有一堆散布的灯炉、香炉,这些复杂网孔、以及浮雕应该是拜占庭工艺品的暗示。
unreal engine的女神庙
像下面这个珍珠宝石镶嵌的黄金手环,你要说是当代的奢侈品大牌制作,估计不少人也不会有怀疑,在首饰工艺品方面拜占庭人确实站在了罗马之上。有了这些小件装饰品的突破,可以说给日后家具设计的构思制造了很大的新空间。当然我们在下文家具部分的介绍也会看到这些在餐具、首饰上的浮雕样式剪影。
带珍珠和宝石镶嵌的手镯
现在让我们回到前文提到的拜占庭的纹样、绘画随着迁都君士坦丁堡的变化。首先让我们回忆下索菲亚大教堂以及其他拜占庭建筑中的柱头,那密密麻麻的植物缠枝、叶瓣读者应该印象深刻,大体上可以看出是从希腊时期流行的科林斯柱式的衍生进化。现在让我们和希腊罗马时期的科林斯柱式比较下,各位有没有发现差异所在呢?——拜占庭时期的植物蕨叶变得扁平化、细节少了、排列更密集了,不仅如此艾欧尼亚标志性的涡卷也扁平化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些植物纹理视作是一种几何图形了,拜占庭人似乎是在用一些几何图形拟合植物纹理。我们知道纯几何纹样的复杂排布是伊斯兰艺术的一大特征,穆斯林是反对圣像崇拜的。结合我们前文提到的罗马统治者到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大量雇佣波斯、亚美尼亚等中东的工匠,那么事情似乎就开始解释的通了。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能知道拜占庭帝国很长一段时间和波斯、阿拉伯人交战,并且在某一时期帝国内部掀起了毁坏圣像运动,根据历史书的介绍这个运动是出于皇权对教权的打压,然而我们是否可以推测这是受到伊斯兰文明的影响或者说帝国为了维持它在东方的统治对穆斯林的一种献媚、妥协?毁坏圣像运动导致了大型雕塑被摧毁殆尽,相关的匠人没有施展其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在没有理论著述的情况下,古罗马的写实雕塑在几代工匠的逝去后逐渐失传了(那个时期的人寿命平均就30岁左右)。
罗马万神庙中的科林斯柱头
索菲亚大教堂中的科林斯、艾欧尼亚复合柱式
另一方面基督教兴起的宗教彩绘手抄本极有可能也是受到东方波斯、阿拉伯人的影响而孕育出的产物。下图为15-16时期时的波斯小画,它的配色及人物形象是不是有点中世纪基督教手抄本的味道?但是读者会质疑时间上不对啊。那么我们再回到公元6世纪左右,有一群波斯人居住在索格狄亚那(今乌兹别克一带)我们来看看索格狄亚那艺术。可以说从这3幅绘画中我们同时看到了古希腊、中国、基督教手抄本三种画风的结合,这些散居在中亚以及我国的波斯人结合了东西方的哲学创作出了独立的融合性艺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玻璃珐琅工艺正是通过这些人把西方的技术传入了中国,因此我在这里大胆推测这些兼容东西方思维的艺术工匠在罗马迁都初期有部分受雇于东罗马统治者,在这些人的主导下开始衍生出了基督教手抄本绘画艺术,而这些绘画指导了建筑中的彩绘马赛克拼贴以及装饰雕刻,从而成就了拜占庭艺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拜占庭艺术是受到我们中国影响的,基督教早期的绘画形象是有中国绘画影子的。我们可以设想,假设东罗马帝国足够强盛,政权高度集中不容置疑,那么毁坏圣像运动就不会产生,而这些古罗马时期画风的雕塑技艺会如同玻璃珐琅那样通过波斯人由索格狄亚那传入中国,那么中国的艺术发展历史又是另一回事了。
波斯小画(persian miniature)
索格狄亚那绘画其一,有点中世纪人物的样子同时夹杂着古日本画风
索格狄亚那绘画其二,左边人物形象满满中国画风,右边从头饰以及法行来看很西方
索格狄亚那绘画其三,十分希腊化的配色以及场景,但是大象可以明确是东方的文化,注意这个饰带上的缠枝纹样,十分几何化,更像抽象图案而不是植物了
接着我们来看看拜占庭的家具,目前网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件拜占庭家具遗物,这一时期的壁画、马赛克也基本都是为基督教服务的,没有看到民宅中的内饰彩画,宗教壁画、马赛克中有些涉及到家具,然而考虑到宗教题材本身的神话属性,其家具有几成反应现实就很难说了。通过以下4幅节选的手抄本彩画,我们可以验证前文的推测,另一方面对照罗马时期的马赛克彩绘来看,这些宗教彩绘过于脱离现实,至少家具的比例从人物大小来看没有参考意义了,而无论是背景中的建筑还是家具的刻画都十分粗犷看不出当时家具的装饰特征。
手抄本节选1
手抄本节选2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教堂中的木雕圣物保存的很完好
这两个椅子看起来腿是立柱椅子两侧做成了立柱支撑的拱顶,其中一把上面有较为复杂雕刻的顶角线,整个椅子就像二层教堂过道的立面剪影
这组看不出座椅设计,不过我们能很好的观测罗曼式西欧人从拜占庭继承而来的服饰设计、配色、带有宝石镶嵌的首饰
这件可以说是金属镶嵌宝石以及金属雕刻工艺品的同时期巅峰之作了,可能暗示当时的王座带有水晶球一样的装饰
在若干手抄本彩画中都有这种类似小型家庭祭坛的物件,我们看到图中左边那件似乎是王座的一部分。这个实用性较差逼格满满的设计显然还是以建筑形式为模板,想从建筑的宏伟来彰显王权。
这里我们要把目光重心投向西欧了,从拜占庭继承彩绘手抄本艺术形式后,西欧人并不局限于宗教,有些贵族以这种形式记载日常生活,就像我们汉代的画像砖以及罗马的彩色马赛克那样。
几案桌子,以及从埃及时代流传而来的x型椅子,这样看来拜占庭人应该已经在家具中采用了硬石镶嵌的装饰手法,这从他们的工艺品来看并不令人惊讶,另外我们再次注意到这一时期蕨叶的几何扁平化与罗马时期形成的显著差异。
罗马风格的桌子,椅子不是很清晰,像是部分立柱的造型。
这副宗教与皇权结合的彩绘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上面那副的桌子与椅子,在这幅中椅子比较清晰,我们可以看出它就是立柱的柱头,另外这些家具的配色十分有想象力。
右边的床很中国风,远处靠墙似乎是鸢尾花的屏风,这些人可能是法兰西民族的祖先?
总的而言一些资料介绍拜占庭以及罗曼式时期普通人的家具还是比较简易的那种,大致可以回看希腊篇下参考。而对于皇宫、教廷则雕刻繁杂,装饰丰富。下面两件都是传承自拜占庭的东欧国家后期基于拜占庭风设计的家具,具体来说是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和罗马不免让人会揣测二者的关系,从文化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精神罗马人后裔”。
这把王座上雕刻镶嵌宝石的十字架,立柱支撑的斗拱,靠背挑高做建筑样式的屋顶,这些设计思路与我们上面看的手抄本的描述一致
后面几案上有水晶球一样的装饰分布在四个角,雕刻的样式很拜占庭几何风。
最后我们来看下拜占庭复兴主义建筑为本章收尾。很多我国游客去俄罗斯旅游会说他们的建筑有好多洋葱头。回想我们本章最早提到的哪个建筑和洋葱头搭边的呢?应该是这个小索菲亚教堂吧?接着我们在末尾欣赏了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这两个大洋葱头。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拜占庭复兴主义建筑,他们是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在这片地区遗留的精神,或者说是东正教所遗留的宗教残余,要知道东欧现在许多国家仍然信奉东正教。
Little Hagia Sophia
下面这些皆为东欧国家的东正教教堂,其丰富变化的屋顶板、穹顶,穹隅变化配上环绕拱廊、伦巴第拱、顶角线、拱窗、柱式、楔石拱顶,加上塔楼的高低变化,塑造了纷繁多姿的外形,这些相同建筑装饰元素不同排列组合所产生的设计是我们值得去移植到我国古建筑元素上一试的,相信会有许多意外之喜在等着我。
Novocherkassk Cathedral
St. Nicholas Monastery,铅板屋顶我们已经不陌生了
Annunciation Cathedral
波兰的某东正教教堂,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泰兴路有个“优秀历史建筑的雕刻与其十分相似
Poti Cathedra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