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istory Of Interior Design 室内设计历史变迁(埃及篇上)

说到埃及大家都会想到金字塔、尼罗河。可能搞设计相关的读者了解埃及装饰品与art deco风潮的兴起。关于art deco会在后续的篇章中详细介绍。

埃及文明与Art Deco

注意这个菱形网格的裙子beadnet dress,这是埃及出土的文物之一,奇怪的是我们都不用搜egyptian beadnet dress,甚至不用搜beadnet dress , 仅仅beadnet这个词的结果就是各式各样的这件埃及菱形孔网格裙。 这说明这种图案样式有显著代表性,且来源明确。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图片素材网站搜art deco pattern

Art Deco的诸多图案都是类似上图的菱形变种排布。埃及的几个图形装饰对现代装饰的影响十分深远,这是令人值得深思的,因为我国的图案艺术也是十分有料的,然而在当今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难以再瞥到,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缺少类似beadnet这样标志性的图案,能够让世界各地的人条件反射联想到某某图案是中国的装饰。

众多上海12万每平的所谓豪宅,围墙外的窗花都采用了Art Deco衍生图案。更多案例会在后续章节鞭尸。不知道是百度搜索机制问题还是富豪低调,上海作为国内一线城市各类小区住宅的照片几乎没有清晰画质的。

《Fashion》一书中的节选,提到了埃及墓葬品在欧洲的展出引发了埃及热,继而掀起了Art Deco设计风潮。显然服饰的图案样式与室内装饰布艺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本书相当于西方服饰历史发展变迁史,前文提到我们在吃穿住行方面,住和衣较为落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这本书思考思考

比例

原书埃及所占的内容并不多,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章节差不多长短,但是在这一节中引入了一个重要概念——比例。(Proportion) 这一概念在以后古罗马的建筑著作《建筑十书》中被反复提及,应用到了建筑及装饰中,英文的decor一词意为“得体”,而罗马人认为要达到得体得讲究均衡,符合一定规范下的比例。这是比较玄学的,比方说古罗马人给柱式规定了严格的各个部件比例,楼上与楼下柱子的高度,柱子间距都有比例关系,这和视觉美并不存在可度量、描述的科学关系。但另一方面来说,由于这些玄学的规定具有很强的书面性,将建筑、装饰导向了一种思考、辩论、学问,为后期各式各样的复兴主义打下了基石。事实上尽管什么样的比例是好看的因人而异,但如今我们在布置房间的时候潜意识里多多少少会顾及饰品大小比例,位置关系比例。在家庭的公共区域如客厅,时常会因比例的不同看法,比方说我是卖装饰画的,有客户会说自己觉得挂一幅大的好,老婆说太大了不好两副小的好些。顾客会向我征询摆放位置的意见,如摆在沙发上多高,面对餐桌的话要不要居中,玄关过道尽头画的宽度会不会看上去拥挤,或者高度不够看上去小气。

罗马巴西利卡(市政大厅)的Hypostyle(这个词翻译上不直观,简单来说是与屋顶相接的立柱群)局部立面图,我们可以看到间距以及构建单元的模数关系。

古埃及对比例的意识最直观体现在人物绘画上,我们印象中的古埃及人物一方面都是侧头正身侧腿,另一方面所不为人知的是,古埃及画家们在绘制这些人物时采取网格化打草图的方式,严格约束了各个部位的网格模数。综合这两点所以我们看埃及人物画感觉好像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同人物因阶级区别有不一样的服饰罢了。古希腊雕塑家对人体比例的研究是否受到了埃及人的影响?我暂时没有对此做深入调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Artistic canons of body proportions。

关于埃及绘画中对比例的使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这个视频了解下 The Egyptian Canon of Proportions

著名的金字塔采用了黄金比例分割,读者可以先看看下面这个唬人的视频。值得注意的是黄金分割这一概念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

埃及金字塔选址的神奇作图过程

黄金矩形的形成,CE=2DE,以D为圆心,DE为半径画弧交CD于X,以C为圆心CX为半径画弧交CE,将CE分为长度为B和A的两段,由BA构成的矩形为黄金矩形。满足:

当构造出一个黄金矩形后,以短边为半径画弧交于长边,形成一个三角形对称翻折即是金字塔的立面,金字塔的立面夹角与上述作图结果几乎一致,读者可以把这个不断画弧切割的理念代入回看刚才的视频。暂且不论这种比例所构造的金字塔是不是好看,至少这引出了一种构造的方法论,我们可以想象古埃及人可能反复试了许多种长短边画弧,这和他们用网格模数绘制人物应该是有密切联系的。

用上述步骤作图可得与金字塔立面一致的三角形

民宅

根据网上的百科模拟复原图来看,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民宅大致相同,也是平顶檩子泥砖,不确定是不是复原有主观臆测,如果确实有考古依据的话那这种巧合是不是暗示两个文明间有联系?我挺好奇这样的材料与屋顶面对雨天会如何,可能是北非和中东地区少雨不用担心积水问题吧?像这样的屋顶,我爸爸这一辈他们小时候住屋外大雨屋里就小雨,几千年来不少普通百姓的住宅是丝毫没有改变,即使埃及的法老建造了精妙比例宏伟高大的金字塔,普通居民的住宅并没有因此而享受到技术、材料的提升。当然对于整个生命的历史来说这只是很短的进程罢了,积极的来看现代社会的物质阶级层次更多了,普通工人能开上以前皇帝都没有的空调解暑。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在有阶级区分的社会,住房装饰和技术的应用存在高位下放的规律,即贵族上层阶级、神庙、公共建筑优于平民住宅,而平民住宅某种程度上又是高级建筑的缩影。

Karnak神庙

原书描写埃及神庙中的圣室(holy of holies)——神的住所是精致放大版的平民住宅。(见下图,Karnak神庙的圣室) 与平民住所不同的是,圣室用石灰岩构筑,可以长久保存。你可能会觉得埃及人的神是不是太小气了,住的屋子那么小?另一个角度看的话埃及的民房应该要比这还小,拥挤不堪咯?

圣室也作sanctuary

下面这张渣画质半航拍视角从后门展现了Karnak神庙的全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观测不到刚才的那间圣室——在整个神庙中圣室占比很小,也就是说相对于平民而言,神的住所构成是复杂而庞大的,衍生出了许多超越时代意义的建筑单元与装饰。

渣归渣,但这个角度选的很不错,有上个世纪末的年代感,不会让人联想ps,配上尼罗河十分有意境。神庙的建筑材料经由采石场通过尼罗河走水路运输至此地。

圣室位于图上18 saint des saints(法语)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图例中有多个pylon也就是塔门,高大的塔门层层包围因此圣室相较而言相当不起眼,没有什么照片能显示其布局位置。

如果说上面这张遗迹半航拍视角照片感觉一般般的话,那就看看下面这个假想复原图吧。远端左面是一般意义的正北门。

首先看到的是寺庙标志性的塔门(pylon),由4面梯形坡斜坡墙体构筑,部分神庙的塔门表面上带有雕刻装饰。在Philae神庙塔门的顶部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道弧形的门楣(cornice),这个形状你不会陌生的,因为当今许多中国新的商品房都带有顶角线,且很多线型可以说和埃及塔门的一致。关于这点我们前文提到过,室内的许多装饰来源于外立面的装饰,室内装饰早期的做法有一部分就是用来记录室外的样貌。

Philae神庙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塔门上带有壁画般的雕刻。这是独立于Karnak神庙的另一个建筑群,这里只是为了向读者呈现完整塔门而引入

狮身羊面像夹道排开,可以把它视为柱廊的变种也可以视为装置艺术。

各式各样的顶角线可能都是由埃及建塔门孕育而来。

这里我们第一次引入复兴主义建筑实例,澳洲的悉尼大桥将塔门用作桥塔(bridge pylon),既起到承重作用又用塔门的雄壮凸显了大桥的浑厚,穿梭与塔门开凿出的空间仿佛穿越古今,顺带一提两座塔门形成的夹缝寓意为两座山中升起的太阳所绽放的光芒,Karnak神庙中祭祀的Amun re为埃及的太阳神,在大桥上迎接日出日落,祈求太阳神的庇佑可谓别出心裁的想法。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的这栋教学楼将塔门投影到了墙面上成了浅雕刻装饰,我们可以前文中提到的菱形网格窗花,以及简约的埃及塔门式顶角线,当然可能更为瞩目的是正门口的两座埃及柱式,这在后文会进行详解,注意这座大楼修建于1845年沿用至今,仿佛崭新的一般,这种新与建筑本身所沿袭的古老文明装饰产生强烈反差,不禁令人感叹其宏伟,现代埃及文明显然在大国竞争中是没落了,但他们的建筑装饰文化却依旧能在现代生活中闪光,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埃及文化显然和澳洲人没有太多瓜葛,悉尼大桥能灵活运用塔门,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妙用西安城门呢?

我们看到窗户间有浅雕刻回纹,在檐口(cornice)下方有一圈翅膀状的雕刻图案,关于埃及图案装饰会在后面详解。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自己类似这个翅膀的装饰图案你会想到的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到我们的建筑中

回到Karnak寺庙步入中殿,下图9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中殿的两侧有一排柱廊,中间则有两排柱廊。(注意我们之后所展示的建筑平面图中,实心圆一般指一个立柱,所以一排实心圆就是柱廊)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柱廊,注意寺庙建于公元前2055年左右。中殿的柱廊大多损毁严重,我们先来看看下图8 Ramses III的寺庙,为什么一个寺庙中包含了人和神,其中的埃及精神哲学我暂时不做深入研究。

之前那个平面图为法文图例,可能部分读者会吃力

Ramses III的寺庙

Ramses III的寺庙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两侧的人像,这可能是最早的建筑室外人像雕塑装饰,有没有可能古希腊人是受到埃及神庙的影响而将雕塑至于室外作装饰?下图为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厄勒克西奥神庙的女像柱,是否受到了埃及人的启发呢?关于这个女像柱,罗马人在500年后好似考古一般有过推测,这点将会在之后的章节提及。假设希腊确实是受到埃及寺庙的启发,那么这也算作是一种复兴主义,我们可能觉得埃及的人像呆板滑稽,但看希腊的女像柱不禁为其惊叹,这说明了复兴主义对建筑以及装饰的重要性,尤其在当今cad、虚幻引擎的帮助下对装饰构建的可能性探究如虎添翼,我的长篇研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找出古往今来复兴主义的轨迹为我们自主探索找到更多思路。

回到中殿,进入Hypostyle Hall,也就是平面图图例6的位置,读者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黑色实心圆。可能各位好奇为什么这些柱子排的那么密集,是不是大型宗教形式?我只能说柱子密集是因为当时技术有限无法支持柱间距拉的过大,根据Viollet-le-Duc的插图来看似乎埃及人在柱子上方的过梁连接了顶棚。

立柱过梁架构(Post and Lintel)后来被运用于各种古希腊建筑

Viollet-le-Duc对埃及Hypostyle Hall的遐想

可以看到在Viollet-le-Duc插画的描绘中,神庙的柱厅相当于广场,在北宋的《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记载当时京城的相国寺逢节日会举办集市,不知道埃及神庙是不是有类似公用。在古希腊时期确有类似的广场柱廊作为商贩交易的场所,这一点会在下一章节叙述,从Viollet-le-Duc的描绘来看柱殿有广场性质的可能性极大,可能是希腊人构建广场的一个参考。讲完列柱布局,我们接下来着重来看看立柱本身的装饰特点。根据下图我们发现,立柱本身是有颜色的,经过千年的氧化、风化等化学反应褪色了不少,在这一点上希腊和罗马的立柱也是一样的,原先都有颜色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抛光白色。

现存的遗迹可以看到埃及立柱的残存色彩

我们会在之后的章节中反复用到pattern book

上图为节选的古埃及图案设计本(pattern book of pattern), ‘pattern book’这一词在国内并没有广泛的应用,翻译网站给的例如样品簿、纸样本等等,在本研究汇总中统一叫图案设计本,它出现于工业革命19世纪初期,对装饰的阶级下放、古典复兴有重要意义,我们会在之后的章节反复用到一些图案设计本的节选。回到本页图案上,我们可以大概看出埃及立柱的色彩以及造型(比如模仿了花盛开,花含苞)来源于莲花、纸莎草等植物, 另一方面柱身呈现白色,其原因为柱子本身使用白色石灰岩,至于现在的遗迹上看到的发黄可能是长久风化所致。与我们当代网络上兴起的小清新、北欧、侘寂风等冷色搭配截然相反,古埃及在装饰配色上采用极为鲜艳、强烈的红黄蓝绿,而诸如黑白则只是用来勾勒描边,比如他们的天花板会被涂以蓝色代表夜空。

搜索埃及天花板我们会发现多半结果都是带有蓝色装饰图案的。

考虑到篇幅问题我将埃及篇分为上下两部分,下篇着重讲装饰与图案。

A History Of Interior Design 室内设计历史变迁美索不达米亚篇 2022 12 6 测试obsidian markdown搬运到hexo

评论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